【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腎病早期沒有症狀,發病之後常分五期。恩主公醫院醫療副院長兼腎臟科主任林建宇昨日表示,根據尿蛋白多寡、腎絲球過濾率,腎病通常可以分成五期,尿蛋白越多代表病情越差,腎絲球過濾率越小代表腎功能越差,第一期過濾率約九十至一百,第二期過濾率約六十至九十,第三期過濾率約三十至六十,第四期過濾率約十五至三十,第五期過濾率小於十五。
林副院長指出,腎病早期沒有症狀,必須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有一點腫、血壓高等症狀發生,民眾可以注意一些徵兆,比如血壓、水腫、泡泡尿,以及貧血、疲倦、頭暈、太喘等,就以水腫來說,可以觀察足背、小腿骨頭較多地方,如果按下去就凹陷,而且彈不起來,這就是水腫現象。
林建宇副院長指出,泡泡尿的原因比較複雜,比如喝水太少、吃肉太多、憋尿、吃太鹹等也會引起,不一定跟腎病有關,必須透過檢查來看蛋白尿實際狀況。建議民眾接受定期檢查,包括驗尿、抽血、超音波、量血壓等,才能早日發現腎病潛在蹤跡。
預防保健之道,倘若是正常健康的人,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止痛藥、消炎藥;打顯影劑的電腦斷層可能傷腎,如果沒必要就不要做這類檢查;控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都會造成腎臟問題;多運動以便控制體重,因為體重越重排毒越多,腎臟負擔就跟著加重;飲食清淡,多喝水,不要大魚大肉也不要吃太鹹,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倘若是第三期以上腎病患者,除了上述預防保健之外,還應做到低蛋白、低鉀、低磷等三低飲食習慣,這方面可找營養師諮詢,也可加入國健署的「慢性腎臟病照護計畫」,針對飲食進行改善。2021/01/04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很多人不知道,高血壓也會引起腎臟病。恩主公醫院醫療副院長兼腎臟科主任林建宇昨日表示,高血壓出現之後,長期下來可能血管變硬,腎臟有較多血管,一個腎臟就有一百萬個腎絲球,腎絲球裡面佈滿血管,高血壓導致血管壓力變大,跟其他血管一樣都會硬化、阻塞,經年累月就會引起腎臟病。其實高血壓能夠引起腎臟病,腎臟病也會導致高血壓。
林副院長指出,腎臟具有四個功能,包括排水、排毒(排出廢物)、調控電解質、內分泌作用等,其中,內分泌又有三種作用,第一種就是製造紅血球生成素,能刺激骨髓產生紅血球,若不足就可能造成貧血;第二種就是活化維他命D,先由肝臟活化再由腎臟活化,若是維他命D減少,最後可能引起骨質疏鬆症;第三種就是分泌腎素(renin),這是一種賀爾蒙,倘若分泌太多就會造成高血壓。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疾病也會造成高血壓、腎病變,比如常見的糖尿病,長期下來常會增加糖化產物,若是堆在血管會使血管硬化、誘發高血壓,糖化產物也會刺激腎臟,造成腎臟發炎反應,嚴重者還可能導致腎衰竭。
林建宇副院長指出,腎不好會造成高血壓,高血壓也會造成腎不好,就有點像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兩者之間因果關係不易釐清,若是剛生病或急性發作,這時候找出原因加以治療,還有痊癒的機會,若是已經變成慢性,找出原因變得不重要,治療常以控制病情為主。
高血壓又分兩種,一種是本態性高血壓,病人占比百分之九十左右,通常找不到病因,另一種是次發性高血壓,病人占比百分之十左右,病因可能是腎臟病、內分泌失調所引起。2021/01/04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所謂腦外傷,通常是外力撞擊導致腦組織損傷。恩主公醫院社區副院長蔡卓城昨日表示,腦外傷原因有很多種,常見意外事件所致,包括車禍、工作、高處墜下,都會造成腦外傷,常見劇烈頭痛、昏迷、嘔吐等;還有一種較令人擔心,那就是老人跌倒、撞到硬物,也會造成腦外傷,病人常不會表達,常見走路不穩歪一邊、大小便失禁等。
其實腦部很複雜,倘若發生腦外傷,不僅危及傷者性命安全,即使生存下來也可能留下一些後遺症。
蔡副院長指出,腦部是一個很複雜的結構,越複雜越需避免發生損傷,腦部主要分為大腦、小腦及延腦等構造,大腦主管思考、記憶、情緒、計算等功能,小腦維持身體平衡,前後動作銜接協調,延腦是生命中樞,負責血壓、心跳、呼吸、吞嚥等功能。
蔡卓城副院長指出,倘若出現腦部顱內出血,要看出血部位產生何種影響,就以左大腦外傷出血為例,很可能導致偏癱,左右側無力,且可能導致後遺症,比如語言區受損以致不會說話;小腦外傷出血常見嘔吐、暈眩、血壓高等症狀,延腦外傷出血則會造成死亡,如以危險程度來看,延腦大於小腦大於大腦。
倘若不慎發生腦外傷,首先要把患者頭抬高,保持呼吸道順暢,採取坐姿不能平躺,這是因為腦部血循問題,平躺容易增加腦壓,甚至提高病情嚴重度,建議盡快送醫急診比較好。一般來說,腦外傷適合藥物、手術等治療方式,復健則視情況而定,對病人來說,越早復健越好,不同腦外傷有不同復健方式。2021/01/04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為鼓勵農民儲蓄養老,增進農民退休生活保障,農民退休儲金制度自明年元旦施行。勞工保險局昨(二十九)日表示,農民年滿六十五歲時,現行的老農津貼、新設的農民退休儲金,兩者可望提供農民雙層保障。此外,提繳比率自行決定,從百分之一至百分之十,每年五月、十一月皆可改變提撥比率。
勞保局指出,農民退休儲金主管機關是農委會,提繳金額計算、收繳、核發等業務則由勞保局辦理。適用對象是未滿六十五歲、實際從事農業工作有農保,且未領取相關社會保險老年給付,包括公保養老給付、勞保老年給付、軍保退伍給付及國保老年年金給付的農民。
只要符合條件的農民,可以依照個人意願向農保投保基層農會申請提繳農民退休儲金,並由農會向勞保局申報開始提繳。另外,為便利農民按月提繳,勞保局規劃請農民以約定轉帳方式辦理繳款。
根據統計資料,截至今年十一月底,農保被保險人可參加人數總計四十二萬八千八百餘人,已到農會申請共有二萬四千餘人,申請案送至勞保局共有六千餘人。勞保局指出,百分之九十六的人選擇自提百分之十,其次為自提百分之五,再其次為百分之六。
此外,農民申請提繳後每月提繳金額,依照勞工每月基本工資乘以提繳比率計算,提繳比率由百分之一至十內自行決定,農民依規定提繳後,主管機關立即按月提繳相同金額存入退休儲金個人專戶中。
舉例來說,農民甲自明年元旦起開始提繳,倘若提繳比率為百分之十,則農民甲明年元月要繳金額為二千四百元,同時農委會也會提繳二千四百元,這兩筆錢都會存入退休儲金個人專戶內累積運用及分配收益。倘若農民未領取前身故,或領取後未屆平均餘命身故,專戶內剩餘金額可由遺屬或指定請領人一次領回。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最近英國COVID-19疫情嚴峻,更自今年九月發現首例病毒變異,四十多個國家及地區針對英國採取禁航等限制措施。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二十二)日表示,為了避免造成疫情衝擊,自今(二十三)日零時起,倫敦飛返台北的客機航班數將會減半,本週先由華航執飛,本週長榮則取消,後續由民航局協調華航、長榮輪流派飛。
此外,指揮中心指出,自英國入境旅客及過去十四天有英國旅遊史者,入境後將送集中檢疫場所十四天,檢疫期滿前還會進行採檢;航空公司飛航及空服機組員,也須居家檢疫十四天,期滿前進行採檢陰性及自主健康管理七天後再進入社區,倘若航空公司宿舍無法落實管理,則會安排入住防疫旅宿。
由於COVID-19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已在英國首都倫敦、英格蘭東南部快速散播,英國政府已於十二月二十日起,針對這些地區實施新的第四級防疫措施,這項措施幾乎等同實施封城。
指揮中心指出,英國感染變異株病例自十一月快速增加,截至十二月十三日累計一千一百多例,英國當局認為傳播力恐較原病毒株增加七成,現在正在評估對於疫苗效力影響性。此外,丹麥、冰島、義大利、荷蘭、澳洲等國家也報告COVID-19變異株感染病例,政府針對來自這些國家境外移入病例將會加強監控。
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英國疫情近一週平均每日新增逾二萬九千例創新高,截至十二月二十一日累計逾二百零七萬例,其中逾六萬七千例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WHO)二十一日表示,目前無法證實英國COVID-19疫情傳播速度上升,是否均由病毒變異所造成,仍待更多研究加以佐證,目前大多數核酸檢測(PCR)方式仍可檢測感染變異株病例,由於疫情尚未達到失控狀態,呼籲世界各國持續監測、通報及分享變異株病例資訊,並且進行基因序列分析,以便瞭解變異株對於檢測、臨床症狀及疫苗效力所帶來的影響。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做好冬季養生,其實是有訣竅的。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昨日表示,傳統中醫認為,冬季養生之道,務必掌握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精氣內聚,以便潤五臟,養生關鍵在於避寒就溫、溫補陽氣,可從精神、起居、穿著、運動等面向加以調理。
楊醫師指出,精神方面,冬天人體活力下降,容易感覺困倦,精神容易委靡不振,此時更應保持活力,不要退縮在角落。此外,冬季憂鬱症也很常見,寒冬時節,不少人情緒變得憂鬱、易怒、疲勞、精力減退、不愛活動,所以時時保持快樂很重要。
楊淑媚醫師指出,起居方面,冬季是一年中寒冷季節,生活起居順應自然,早睡晚起,等待日出才能出外活動,如此才能避寒就溫。早睡可以保持身體溫暖,晚起以待日出,有助避寒避風。但仍需進行戶外活動,不可老是窩在家裡,因為戶外活動能夠增加攝氧量、充實活力。
需注意預防宿疾復發,冬季寒冷多變氣候常誘發很多慢性病,比如支氣管炎、哮喘、支氣管擴張等。寒冷氣候還會刺激心肌梗塞和中風發生,可以促使血壓升高,甚至誘發胃和十二指腸潰瘍、風溼症、甲狀腺機能亢進及青光眼等症狀加劇。
穿著方面,建議隨著氣候變化而增減衣物,冬季穿衣,可選擇既鬆軟輕便,又能保暖防寒的衣著,外衣寬大有助氣血流通,四肢舒暢溫暖,但不宜穿得太厚、太重、太暖。
運動方面,雖然冬季氣候寒冷,但仍要根據體能狀態,堅持運動鍜鍊,長期堅持冬季運動的人,很少罹患感冒、支氣管炎、肺炎、扁桃腺炎、哮喘等疾病。冬季運動分為室內與室外,室內運動以經穴按摩、體操、靜坐、固定腳踏車為宜,室外運動以快步走、慢跑、太極拳、土風舞等溫和運動最佳。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鑒於印尼COVID-19疫情持續升溫,自今年十二月十八日起,持續暫停引進印尼移工來台工作,並視當地疫情狀況,再決定重新開放時間。根據統計資料,自印尼境外移入當中,十月確診數為十一人,持陰性報告為二人,十一月確診數為八十一人,持陰性報告為四十二人,十二月(迄十二月十五日)確診數為四十人,持陰性報告為三十二人。
由此可見,印尼當地檢驗報告不準機率,恐有繼續上升之虞。指揮中心指出,因應印尼當地疫情嚴峻,指揮中心日前宣布自十二月四日至十七日暫停引進印尼移工二週,暫停期限將屆,但印尼最近一週日增病例約六千例,疫情仍未出現減緩趨勢。
另外,十月至今,自印尼移入確定病例共有一百三十二人,其中七十六人雖持核酸檢驗陰性報告,但印方尚未提供認證檢驗機構。為確保我邊境防疫量能與社區防疫安全,指揮中心宣布自十二月十八日起,將持續暫停引進印尼移工。
指揮中心指出,印尼移工多為從事家庭看護工,暫停引進期間,為兼顧照顧需求,建議雇主可採行三種措施,第一,被照顧者如經長照評估,符合長照需要等級二至八級,可以撥打一九六六長照諮詢服務專線,或洽各地方政府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依照家戶個別需求申請各項服務。
第二,雇主可以改聘越南、菲律賓、泰國等外國移工,勞動部已請各來源國駐台機構專案協助,另為利雇主作業,將延長雇主引進許可效期。第三,鼓勵家庭雇主聘僱本國照顧服務員,勞動部將會提供適當補助。第四,如已聘有移工者可以繼續留用現有移工取代引進新移工,勞動部針對在台年限屆滿移工可申請延長、聘僱許可已到期移工可申請轉換雇主。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六十三歲林老伯有三十五年菸齡,患有糖尿病、高血脂,長期規則服用藥物,去年友人心肌梗塞過世,以致內心非常驚恐。書田診所表示,林老伯至門診詢問如何避免發生類似事件,由於病人的血糖、血脂控制良好,因此建議把抽菸習慣戒掉。若要預防心血管疾病,戒菸是一個好辦法,冬季正是戒菸好時機。
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周明文指出,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季節,每當天氣寒冷時,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預防心血管疾病,基本方法包括適當營養、規則運動、良好睡眠,以及保持身心愉快。
除了控制三高外,民眾可能會問,還能作什麼預防心血管疾病?周明文醫師指出,常被忽略卻重要的就是「戒菸」。三高要長期服藥才能獲得良好控制;戒菸只要短期治療即可根除,相對而言更值得嘗試。
對於想預防心血管疾病癮君子,戒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戒菸五年以上,中風機率降低至與不吸菸者一樣;戒菸十年以上,死於肺癌風險降低一半;戒菸十五年以上,罹心臟病風險與非吸菸者相同。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昨(十)日化身社區醫師,在疫情時期仍不忘關懷社區長輩。柯市長指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最基本原則是「在社區裡照顧人」,扮演整合的角色,以失智症家庭為中心,採用公私合作模式,建構起跨域專業融合的照護服務。北市聯醫表示,針對失智者及家屬進行調查,共找出最關心五大問題。
第一,疾病過程所有面臨的挑戰,能否提前準備?第二,失智者如何維持自主能力,感受到有尊嚴、被尊重?第三,失智者照顧者的社會心理支持與能力提升,如何達到?第四,照護平等平權,如何跨越不同領域服務?第五,如何善用科技,提升服務品質與優化服務?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整體失智人口約占全台人口百分之一點二四。柯文哲指出,以前看失智症聚焦病人身上,現在必須擴及整個家庭;以前只用醫療專業看病,形成許多漏洞,現在知道要跨專業甚至跨領域融合,這樣才能把洞補起來。站在失智者與照顧者位置思考,「究竟他們最關心什麼?」這也是醫療體系最需翻轉的思維。
柯文哲指出,一個人無法做很多事,醫療更有其極限,因此,最好連結外界資源,包括NPO(非營利組織)、政府機關等。此外,北市聯醫失智症中心近期獲「今年台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創新獎」,更榮獲「第三屆政府服務獎」,獲獎主要是肯定創新作為,能從病人及家屬的需求出發。
失智症病人需要妥善照護,如此才能擁有生活品質。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世傑昨(十)日表示,失智症不只肢體功能喪失,還包括認知能力,現正努力正名為「認知障礙症」。此外,國外長照早已主張「以人為中心」,以「醫養結合」方式照顧病人,但台灣長照與醫療仍是兩個類平行體系,所以鼓勵回歸病人的需求,也就是以人為本。
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指出,院方首創從生到死、醫院到居家照護服務;「社交處方箋」,病人可以去博物館、國家音樂廳,活動不侷限在失智據點。使用醫病共享決策推動「無管人生」,透過手工細心餵食,讓吞嚥困難的失智病人重拾食的樂趣,而不需插鼻胃管進食。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最近幾年,愛滋感染者有年輕化趨勢,總是令人感到憂心重重。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昨(二十六)日表示,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累計通報本國籍愛滋病毒感染人數為四萬零八百餘人,今年新增通報數為一千一百餘人,去年同期新增一千五百餘人,相較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二十一點零四。
為響應十二月一日世界愛滋病日,北市聯醫昆明防治中心與斑馬人演劇團合作,針對北市國中及高中職,試辦二十二場愛滋防治校園巡迴舞台劇,希望傳遞正確的愛滋預防觀念,以及面對疾病的正向態度,讓愛滋病能被有效控制,早日達成世界衛生組織(WHO)訂定二○三○年終結愛滋的「三零目標」,那就是零感染、零歧視、零死亡。
相關活動成果將於今年十二月八日上午十時,在台北市政府一樓中庭舉辦成果發表記者會。
昆明防治中心部主任顏慕庸指出,愛滋病毒是透過血液或體液(精液、陰道分泌物等)接觸黏膜或皮膚傷口而傳染,主要傳染途徑包括不安全性行為、血液與母子垂直傳染。
昆明防治中心指出,截至今年十月底為止,北市本國籍愛滋病毒新增通報感染人數為一百六十餘人,去年同期新增通報數為二百餘人,相較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十七點八二,已經連續三年持續下降。
根據統計顯示,感染危險因子以不安全性行為為主,總共占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三六。依感染者年齡別分析,二十五歲至三十四歲居冠,總共占了百分之四十一點四,其次是三十五歲至四十四歲,總共占了百分之二十四點二,第三名為十六歲至二十四歲,總共占了百分之十八點四七。2020/11/27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近期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也會影響大腦健康,比如說更容易引起失智症。董氏基金會昨(二十三)日表示,美國波士頓大學曾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針對一千二百七十一名四十歲成年人追蹤調查二十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六十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結果也較差。
推測久坐可能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可能增加發炎反應,長期下來影響大腦健康。
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更糟的是,腹部肥胖和大腦不良影響更會形成惡性循環。根據今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四十五至六十歲中年罹患失智症其中一項危險因子,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腦容量較小,未來失智機率更大。
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而且血脂也較高,較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還可能增加血管性腦萎縮,進而影響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指出,經常做運動的人,腦部組織密度更大、結構更健康,比如與失智症相關,掌管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及主導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運動都可增加這些腦區活化與連結,促使功能更佳。
董氏基金會呼籲,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建議民眾別到晚年才意識到運動重要性,避免久坐不動,建議隨時動一動,並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最好能提早養成運動好習慣,每天至少運動二十至三十分鐘。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近期許多研究發現,久坐不動也會影響大腦健康,比如說更容易引起失智症。董氏基金會昨(二十三)日表示,美國波士頓大學曾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公布,針對一千二百七十一名四十歲成年人追蹤調查二十年,結果經過腦部MRI和認知測驗後發現,不愛運動的人到六十歲時,大腦的體積較小、測驗結果也較差。
推測久坐可能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可能增加發炎反應,長期下來影響大腦健康。
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指出,更糟的是,腹部肥胖和大腦不良影響更會形成惡性循環。根據今年由全球失智症專家組成的《刺胳針Lancet》委員會提到,肥胖是四十五至六十歲中年罹患失智症其中一項危險因子,體型肥胖特別是囤積腹部脂肪的人,腦容量較小,未來失智機率更大。
推測是因為腹部、內臟脂肪較易產生發炎細胞因子,而且血脂也較高,較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還可能增加血管性腦萎縮,進而影響大腦健康和認知功能。
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指出,經常做運動的人,腦部組織密度更大、結構更健康,比如與失智症相關,掌管高階認知功能的前額葉及主導記憶和學習的海馬迴,運動都可增加這些腦區活化與連結,促使功能更佳。
董氏基金會呼籲,預防失智有動就有效,建議民眾別到晚年才意識到運動重要性,避免久坐不動,建議隨時動一動,並循序漸進增加強度,最好能提早養成運動好習慣,每天至少運動二十至三十分鐘。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很多人每日久坐活動少,主要是因為空閒時間比較少,人們也喜歡休息懶的活動,加上靜態工作越來越常見所造成。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昨(二十三)日表示,日前發表於《Lancet刺胳針》整合十六篇超過一百萬人的研究資料,發現每日坐著超過八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百分之五十八。
過去發表在《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會增加大腸癌罹患風險百分之二十四、子宮內膜癌增加百分之三十二、肺癌增加百分之二十一。去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許惠玉指出,久坐不動會明顯增加腰圍及腹部脂肪,根據去年美國疾管署預防慢性疾病期刊,每天久坐看電視超過二小時的人,腹部肥胖的機率更大,而腹部脂肪已被證實導致全身性炎症,也是造成慢性病的原因。
許多研究顯示,久坐不動生活型態會影響到未來健康,比如提升死亡率、癌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以及增加腹部脂肪等,甚至影響大腦健康,包含大腦體積比較小、結構和認知功能較差。
根據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發現,近五成民眾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六小時,推測是民眾生活型態改變所致,特別是使用三C時間變長,導致久坐不動的人越來越多。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昨(十九)日表示,五十歲婦女前來耳鼻喉科求診,主訴左側耳朵有耳鳴聲,時有時無,又有明顯耳道搔癢,但沒有劇烈耳痛,經過徐欣健醫師初步診視,以為又是一例常見輕微外耳炎,殊不知耳鏡檢查發現,竟有一隻活蹦亂跳小蟲子,再以內視鏡詳細檢視,發現這隻昆蟲像極了「隱翅蟲」。
避免夜長夢多,需將蟲蟲危機解除。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指出,初步以昆蟲趨光性等特性,以內視鏡光源吸引昆蟲爬出耳道,但大概太愛陰暗潮溼耳道環境,並沒有成功讓昆蟲爬出耳道,後來又以耳吸引器移除昆蟲,總算順利解除蟲蟲危機,後來經過專家鑑定,這隻昆蟲為纓翅目昆蟲,並非人見人怕的「隱翅蟲」。
徐欣健醫師表示,外耳道異物經常發生於兒童,常見的異物為圓珠類小玩具,成人最常見外耳道異物,則為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常是清潔耳道過後所造成。
外耳道異物又分非動物性與動物性,非動物異物常見小橡皮擦、衛生紙屑、BB彈、紗條、鈕扣型電池、小石塊、木屑及植物種子等,以及包括動物性異物,最常見的是體型較小的昆蟲類,像是蚊子、蟑螂、飛蛾、螞蟻等。
外耳道異物臨床表現差異大,體積小沒有刺激性的異物,可能沒有任何症狀,經常是看診時醫師無意間發現,像是棉花棒末端掉落的棉花或衛生紙屑。體積較大的異物會擠壓耳道,很可能造成急性外耳炎,會有耳悶脹感、耳鳴、反射性咳嗽及耳痛,倘若是昆蟲的話,可能感受到耳內間接性耳鳴,或是昆蟲走動的摩擦聲及翅膀拍動的轟鳴聲,同時還能引起劇烈耳道疼痛,更甚者也可能造成鼓膜及中耳受損。建議患者如有耳道不適感,不宜貿然自行清潔或掏取,以便避免損傷或造成感染,應就近前往醫院門診,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治比較好。2020/11/20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十八歲高中少女近兩年以來感覺身體怪異,經常覺得一側身體有一種奇怪感受,最近一年來突然跑步時左側手腳就會被一股詭異力量抓住,突然變得僵硬無法控制,持續約數十秒鐘到一分鐘,也因此常常差點跌一跤。書田診所昨(十七)日表示,高中少女前來求診,詳細檢查發現病人左側肌肉張力稍高,快速運動可能誘發出嚴重的左側肢體僵直,最後診斷為陣發性動作誘發型肌張力異常症。
少女異常狀況連家人也被嚇到,十分擔心少女是否碰到怪事,甚至曾因此疑神疑鬼幫她尋求靈媒解方,折騰了好一陣子都無法緩解,後來她到處求醫也都找不出原因,由於症狀越來越嚴重,最後輾轉來到神經內科求診。
書田診所腦神經內科主任黃啟訓指出,陣發性動作誘發型肌張力異常症典型症狀是患者突然改變動作,例如突然站立或突然跑步時,會產生不自主肌肉緊縮僵直,這樣的症狀一般持續十幾秒到一分鐘。常見症狀是以單側肢體為主,當症狀出現在腿部時常會因此跌倒。少數病人會影響到頭臉部,因而出現一些奇怪表情,有時也會造成說話困難,甚至說不出話來。
值得一提的是,症狀幾乎天天出現。黃啟訓指出,大多數病患每天都會發生症狀,嚴重時一天可能發生上百次,不過有些病人幾個月才發生一次。一般在六至二十歲之間開始出現症狀,發生機率為十五萬分之一,男女性別比為三比一。
除了突然的動作會引起症狀之外,壓力太大、過度興奮、過冷過熱時也容易誘發症狀。比較特別的是,許多病人出現症狀前會有「預兆感」,比如忐忑不安、頭昏、肢體有螞蟻在爬的異常感。
其實造成這種疾病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第十六對遺傳染色體中PRRT2基因突變,造成腦部基底核神經細胞膜電位異常所引起。大多數是家族顯性遺傳,但也有偶發型個案,就像這位高中少女一樣並無其他家人有類似症狀。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為維護我國沿近海物種資源,漁業署昨(十)日宣布,自即日起起禁止捕撈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倘若意外捕獲時,應立即放回海中,返港時必須主動通報漁獲資訊。此外,若捕獲未依規定放回,依法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十五萬元以下罰金,捕獲未依規定通報者,依法處三至十五元罰鍰。
漁業署指出,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為全球關注大型軟骨魚類,這三個物種非我漁船主要經濟漁獲對象,為了確保物種免於遭受捕撈威脅,以便保存海洋生物多樣性,農委會昨日公告修正「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漁獲管制措施」。
這次修正增列規範漁船(筏)出海作業,禁止捕撈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若是意外捕獲這些物種,不論存活或死亡應立即放回海中,返港後一日內填寫「意外捕獲大白鯊、象鮫及巨口鯊通報表」,載明捕獲地點(經緯度座標)、時間、漁法、全長及標準體長等資料,以傳真向漁業署及當地漁業主管單位通報。2020/11/11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老年人常見身體衰弱情形,老化現象也造成肌肉減少、肌肉關節反應變慢、平衡感及記憶力變差。台北市士林區健康服務中心表示,為延緩衰弱促進長輩健康,去年推出減緩衰弱系列課程,今年針對強化長者手腳協調、平衡、專注力及下肢肌力,推出「日本方塊踏步運動班」,歡迎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報名參加。
主任呂秀蓉表示,依據國健署過去做的「國民健康訪問調查」,六十五歲以上老人過去一年曾跌倒比例為六分之一,又去年死因統計顯示,跌倒高居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位,跌倒不但影響長者身、心、社會功能及生活品質,也增加全台健康照護支出,嚴重時更造成長期臥床甚至死亡。
今年課程著重於訓練長者下肢肌力,有助提升長者跌倒時反應能力,以及降低跌倒造成的身體傷害,結合台灣方塊踏步運動協會辦理「日本方塊踏步運動班」課程,協會教練李香燕表示,方塊踏步運動是由日本學者開發,除了訓練長者從頭到腳尖全身協調性運動,長者更需要聚精會神,才能記憶簡單到繁複的動作。
這項運動有助強化長者下肢肌力,提升認知、記憶及提升心理社會機能,進而預防跌倒、延緩衰弱及增加生活品質。此外,為了讓安全、有效的方塊踏步運動,成為有趣、好玩、具挑戰性,這次課程設計加入手部動作、音樂、干擾元素,運動器材並用等綜合性元素,以增加長者的趣味性、融入性及持續性。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勞動部公布勞工行政主管機關通報「因應景氣影響勞雇雙方協商減少工時」統計,目前實施無薪假企業家數總計六百八十五家,實施無薪假勞工人數總共一萬三千三百零三人。根據統計,目前以製造業放無薪假居多數,總計八千二百二十人,倘若按照地區來看,以彰化縣占比最多,總計三千二百六十二人。
勞動部上次在十月二十六日公布實施無薪假企業家數總計六百五十五家,實施無薪假勞工人數總共一萬三千一百八十四人,這次企業增加三十家,勞工人數增加一百一十九人,多數企業實施人數在五十人以下,實施期間多數未超過三個月,實施方式多為每月休一至四日。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表示,派員定期至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檢驗殘留農藥,今年九月總計抽驗四十九件蔬果產品,檢驗結果四件不符規定,不符原因為殘留農藥,不合格率百分之八點二。
北市衛生局指出,這次抽驗四件不符規定蔬果產品,違規原因為「紅鳳菜」一件檢出二項殺蟲劑殘留農藥不符規定;「香菜」、「芒果」各一件檢出一項殺蟲劑殘留農藥不符規定,「紅小辣椒」一件檢出一項殺菌劑殘留農藥不符規定。
殘留農藥含量超過「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者,依法可處分責任業者新台幣六萬至二億元罰鍰。倘若無法交代來源,則依法可處分販售業者新台幣三萬至三百萬元罰鍰。
針對不符規定產品,已命抽驗地點下架不得販售,並移請來源當地衛生局及農政單位溯源處辦,並輔導農民正確田間施藥,另已通知台北農產運銷公司依據規定針對違規供應商停止供應十天,第二次停止供應一個月,第三次廢止供應人資格,並加強進場交易蔬果及不合格產品供應業者查驗。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胰臟位於胃後方,使用超音波不易看清楚。國泰醫院一般外科主任戴鋒泉昨日表示,胰臟位在上腹部,靠近後腹腔,就在胃臟後面,脊椎前面,又有腰尺的說法,意思是橫的走向約一尺,實際只有二十幾公分,被十二指腸包圍,看起來猶如握起來,為內分泌器官與外分泌器官,前者分泌胰島素,這是一種賀爾蒙,後者分泌消化液酵素,可以幫助消化食物。
戴主任指出,胰臟導管又稱胰管,胰管胰液流到十二指腸,與總膽管膽汁一同匯入,胰液是橫的過來,膽汁是由上往下過來,雙方如同支流併在一起,混合一起變成很強的消化液能夠消化食物。其實胰臟炎發生原因,八至九成皆是酒精、結石,前者常見長期酗酒,酒精破壞胰臟功能或細胞,最後就會造成發炎。
戴鋒泉主任指出,倘若膽結石掉到胰管,或是掉到胰管與總膽管會和處,阻塞出口造成分泌液流不出,混合分泌液逆流回胰臟,將會導致胰臟受傷,以致引起急性胰臟炎。此外,少數胰臟炎發生原因還包括高血脂症、不明藥物、抽菸、ERCP檢查(內視鏡逆行性膽胰管檢查),發病後常見急性腹痛、嘔吐、腹瀉等。
台灣新生報精華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